第四章 二子争嗣,曹操出题 小姐闹府

曹丕自从回到邺城就无一日安宁,先是筹办建国仪式,继而受命督建曹氏宗庙,接着又有噩耗传来,谏议大夫张范去世了。当初曹操指派张范与邴原督导曹丕,无论何事都要向两位老臣请教,曹丕对张范执弟子之礼,还得为他忙丧事。至于邴原,受任五官将长史以来从未当过差,声称不敢狂妄指教丞相之子,整日闭门在家静养不出;老人家姿态倒是很低,却给曹丕添了麻烦,遇事请教是父亲吩咐的,曹丕岂敢不遵?可邴原不来,又不能挑老人的错,只能一趟趟往他府上去。好不容易册封之事结束,家庙也建得差不多了,父亲又把一群新僚属塞到他府里,有几位曹丕并不熟识,乱哄哄地还没理出个头绪,父亲的命令又来了——搬家!

曹丕兄弟所居在幕府正南、大街两侧,同样的府邸共五座,除曹氏兄弟占着三座,另两座一直空着。这五座宅院都是正堂广大、两侧厢房对称,前大而后小,做官衙倒比居住适合。当初搬进来时,曹丕、曹彰就觉不伦不类,现在才知父亲深谋远虑,早计划封公建国,当初盖的就是官衙,给列卿官员预备的。曹丕等人则移居到邺城东北新建的戚里。

曹植这半年多监督营建,事先有准备,东西早就挪得差不多了;曹彰也好办,无官一身轻,除了妻妾没外人,只要把他养的那群宝马灵獒牵过去就齐了。曹丕可难了,刚从征回来,掾属仆从一大群,提前也没准备,光是要搬的简册就得装十几车,到那边还得安排大伙儿的办公之地。父亲叫搬就得搬,收拾干净房子新官还等着上任呢!于是前堂文书装箱入柜、后堂衣服打包袱,众掾属东寻西找自己负责的公文,仆僮搬着几案屏风进进出出,乱哄哄忙得不可开交。

曹丕这会儿也顾不得副丞相的派头了,穿一袭单衣,叉腰往堂上一站,东张西望不住叮咛:“轻拿轻放,那是刘威送我的翡翠屏风!”“百辟刀呢?到那边还得挂呢。”“这几卷《中论》徐幹刚刚写成,我借来看的,别弄丢了。”“那圆乎乎的是什么?咳,叡儿的皮毬!叫他自己收着。”“朱铄!朱铄!你小子跑哪儿去了?”

如今的朱铄已不是中军将领,自从罢黜官职就在曹丕府里当差,名分上只是个管家,私下却比一干掾属还要亲近。他闻听招呼忙不迭跑上堂来:“我给您找车去了,就咱府里这几匹牲口,来来回回得运多少趟?我到行辕寻老部下借了几辆平板车,这还省点儿事。”

“胡闹!”曹丕斥责道,“用军中之车传扬出去岂不惹闲话?”

朱铄却大大咧咧道:“这算什么大事,临时救急嘛!我好歹也是当过司马的人,那帮崽子当初都是给我牵马、扛刀、提夜壶的,巴结我还巴结不上呢。如今我肯找他们办事,那是给他们脸!”

“好汉莫提当年勇,赶紧把车送回去,我宁可搬三天三夜也不借军中之物。”

“五官将所言甚是。”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堂下传来,鲍勋抱着一大摞文书挤过来,“自古仁人君子绝不因私而废公。借车虽是小事,然小恶不制,久而久之必长骄纵之心。君子慎行,岂能任意为之?”

鲍勋乃鲍信之子,却丝毫不像其父,一副书呆子模样。他年龄比曹丕小,偏偏满口君子道德,似刚才那番话他大可逢迎称颂,却要摆出教训口吻,怎叫人爱听?曹丕甚是厌恶,嘴上虽跟他说话,眼睛却始终关注着仆僮搬运的东西:“叔业有何要事?”

“这是今日幕府转来的公文,请您过目。”

几案都搬走了,还看什么公文?再说这不过是走形式的事,哪件差事真能由他这副丞相做主?曹丕强忍不发,指了指身边一口未抬走的大箱子:“先放这儿吧。”也不搭理鲍勋,冲堂下扫院子的仆人嚷道,“东西没搬完扫地做什么?该干什么都不清楚,长没长眼睛?”

鲍勋不知是真没听出指桑骂槐,还是故意不走,又忧心忡忡道:“冀城战事告急,救兵迟迟未发,韦康快守不住了。”

曹丕腻味透了,心道发不发救兵是夏侯渊的事,与我何干?鲍勋没滋没味又唠叨几句,这才怔怔而去。朱铄早忍不住掩口而笑:“这书呆子也真磨人。”

“哼!若非父亲硬派到府里,我早把他撵走了!”曹丕话音未落又见夏侯尚、司马懿联袂而来。

夏侯尚早与曹丕相厚,如今正式受命担任五官中郎将文学侍从,可称了心愿,这两天眉飞色舞神采奕奕:“子桓,我带了二十名小厮,还有二十辆大车,在外面候着呢。”

朱铄与他混惯了,玩笑道:“认识你这么久,竟不知你家财豪富,竟有二十来辆大车。”

夏侯尚挠了挠腮边的几颗白麻子,笑道:“我家哪有这么多,是子丹、文烈帮忙凑的,叫我一并带过帮忙。”

曹丕会心一笑——曹真、曹休毕竟还是跟我更近一层,兄弟们都搬家,不能有偏有向,人不便来却把车借我用,倒也妥当。

司马懿却没说什么,漫不经心踱到箱子旁,信手翻阅着鲍勋留下的公文,忽然想起件事,抬头问夏侯尚:“昨晚魏公召你入宫,听说还留了饭,到底嘱咐你什么事?”

“咳!没什么要紧。”夏侯尚乐呵呵道,“不是找我,是府里几位小姐想我内子,求魏公传我们夫妻进去。她们姊妹后堂聚会,我跟着沾沾光,陪魏公吃了顿饭。”夏侯尚之妻乃曹真之妹,虽非曹操亲女,却是在幕府养大的,丁氏、卞氏视若己出。

朱铄取笑道:“你这官越当越不济,前些年还得过重用,如今却靠婆娘替你撑着。甭问,惧内惧得厉害!”夏侯尚一阵苦笑——其实这桩婚事不甚美满,他生平一大“志向”就是娶个美貌丽人,但曹真之妹相貌平平性情泼辣,夫妻关系颇不融洽。可碍于曹操的权力、曹真的关系,夏侯尚又不敢得罪妻子,尤其被视为曹丕一党后,曹操不似先前那么信赖他了,多仗夫人之力内外周旋。大丈夫赖妻当官,滋味能好受吗?如今当了五官将文学侍从,以后的前程可就全攀附在曹丕身上了。

司马懿眼神丝毫没离开公文,聊闲天般问:“不年不节一群女眷聚什么?嫂夫人没对你说起?”

“昨晚几位夫人派婢女传话,留内子住下了,今早我出门时还没回来呢。谈些什么我也不知道。”

“这可奇了……”司马懿倏然抬头,“魏公跟你聊些什么?”

夏侯尚想了想:“都是家常话……他说金虎台快完工了,临淄侯筹划得不错,还说准备在铜雀台以北再建一座高台,还要交给临淄侯监工。”曹丕不禁蹙眉,心道:便宜差事叫他赶上了,也是舅舅有病,让他得了褒奖——营建之事本由卞秉负责,前年屯田贪贿一案暴露,卞秉无辜遭斥大病一场,也是故意与曹操赌气,从此以染病为由整天往榻上一躺,拒不当差;曹操也不肯央求,郎舅二人就这么犟上了!

司马懿却露出了笑容:“夏侯兄,这就是你大意了。魏公为何当你面夸奖临淄侯?这些话必是他故意讲的,就是想让你带给五官将。你不传话,这顿饭岂不是白吃了?”

曹丕一怔:“父亲用意何在?”

“他故意激您啊。”司马懿的目光又回到公文,“如果我没猜错,他八成也在杨修那帮人面前夸了您,一定褒奖您随军征战颇尽孝道。”

曹丕半信半疑:“会有这种事?”

“近来的安排您还瞧不清吗?他是要你们争!看看谁才能更高、品德更优。其实他老人家心里也踌躇不定,若不让你们争一争,焉知哪个儿子更胜一筹?魏公故意要激你们的斗志,五官将府与临淄侯府各显其能,他便可静观其变比较优劣。”

夏侯尚、朱铄闻听此言不禁悚然——天下至亲莫过于父子手足,曹操却故意激两个儿子一较高下,用心何等可怖?

司马懿叹了口气:“或许是有些不近人情,但这个位子牵系家国运道,岂能草率相传?老人家也是迫于无奈啊!”

堂上堂下忙忙碌碌甚是喧闹,四人却顷刻间默然无语,过了良久曹丕才咬着牙低声道:“争就争,岂能输与子建?”

哪知司马懿却冷笑道:“若存这个念头,不必争您就先输了。”

“此话怎讲?”曹丕错愕地望着司马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魏公不单要考较你们才智,更要考较你们心胸。争并不是比拼功劳、较量势力,当真如此各树党羽国分为二,岂能见容于他老人家?所以魏公越激您,您越要沉住气。但行己事莫管他人,非但不能与临淄侯置气,还要格外对他好!论文采您与临淄侯相差不过半筹,论才干经验您入仕甚早远超临淄侯,论及心胸开阔您更不能输与临淄侯。这正是老子所云‘夫唯不争,故无尤’!”司马懿说一半藏一半,在他看来曹丕才干尚高,最大缺点恰恰是心胸狭窄。

曹丕甚有豁然开朗之感,不免对司马老弟另眼相看——先前他最信赖的智囊吴质被调往朝歌当县令,临行之际曾与他论及争储之策,如今司马懿所言竟与吴质当初所言不谋而合。

夏侯尚、朱铄也不住颔首,未及插言忽听堂外一阵稀里哗啦声,似是仆僮把东西摔了。抬眼望去,不见有人过来请罪,却见满院的仆人慌里慌张东躲西窜。四人正纳罕,又听一个尖细的女子声音叫道:“子桓哥哥……子桓哥哥出来!我有话跟你说!”

曹丕一颤——这愣丫头怎么跑我这儿来了?

来者乃曹操之女、曹丕异母妹曹节。汉家风俗重男轻女,生儿乃“弄璋之庆”,生女不过“弄瓦之喜”,曹操也不免俗,幸而他儿子多女儿少,又无一女卞氏所出,因而不加娇惯,自幼让她们习学针织;独一个女儿例外,就是这曹节。只因此女自小不喜恬静,生就个男儿脾气,别的姊妹爱花爱草,偏偏她爬树、掏鸟、斗鸡、蹴鞠,竟是与曹整、曹均等年龄相若的秃小子一起玩大。曹操也暗暗称奇,又喜她容貌过人,便颇多娇惯,还让她读了不少书。如今一十六岁了,倒是长得花容月貌玉人一般,却性格强悍,众夫人也管她不住,成了幕府上下无人不惧的“女霸王”。

提起这妹妹曹丕就头疼,今天怎么跑自己家来了?出了堂口一看——真真惊世骇俗!但见曹节头梳双髻,斜插珠翠步摇,身材匀称,穿一袭青色小褂,外罩蝉衣,下面朱红长裙;娥眉微蹙,杏眼圆睁,撅着樱桃小口;左臂挽着一女,身材窈窕面庞瘦削,又羞又怕抽抽噎噎,乃是阿姊曹宪;右手拉个小丫头,哭哭啼啼,闹个不休,乃是小妹曹华。光天化日连丫环都没带,这姐仨又哭又闹跑到五官将府来了。男女授受不亲,况魏公之女,仆僮哪见过这阵仗?没个不跑!

朱铄见此情景,跳窗户也溜了;饶是司马懿心思缜密,这会儿也没主意了,一扭身藏箱子后面;夏侯尚倒好说,远近也算个姻亲,硬着头皮跟着曹丕降阶相迎。

曹丕头都大了:“三位妹妹,到底怎么了?”

曹节拍拍胸口,凶巴巴问道:“我是不是你妹妹?”

可把曹丕闹糊涂了,赶紧说好话:“是!当然是!别看咱不是一娘养的,我拿你当亲妹子!”

“那我问你,妹妹求哥哥办事,哥哥答不答应?”

“我的好妹妹啊!只要你不胡闹,什么事我都答应。”

曹节似是消了消气,又道:“那好。妹妹不愿嫁人,你现在就去跟爹说……”

“有话咱进去说。”不待她说完,曹丕赶紧拦。

“不!就在这儿说清楚。”

曹丕可急坏了——仨姑娘站当院大嚷大叫,箱子柜子堆得满院子都是,掾属仆僮在垂花门后面躲着。家丑不可外扬,她又这么大嗓门,这不叫人看笑话吗?想至此也顾不得许多,一把抓住她手:“快进来吧,这叫什么事儿啊!”不由分说拉她上堂。

司马懿还在箱子后面躲着呢,见此情景暗暗叫苦,也不好意思往外跑了,干脆蹲着吧。曹宪领着曹华也进来了,这会儿想坐也没地方坐,只呜呜咽咽抹眼泪。

曹节却很放得开,提起裙摆往门边一口大柜上一倚:“哭哭哭!你们就知道哭!”

“好妹妹,到底出什么事?”曹丕寻口箱子也坐下了。

“咱爹叫我们姊妹嫁人,我不愿意嫁。”曹节面不改色心不跳,说得理直气壮。夏侯尚却听得咋舌——父母之命大如天,哪有当爹的做主,女儿不嫁的?更何况她老子乃是天下第一爹啊!

“亏你说得出口。”曹丕哭笑不得,“许配哪一家,我怎不知?”

曹节小嘴一撇:“刘协!”

曹丕差点儿从箱子上摔下来,哪有直呼皇帝名讳的?箱子后司马懿也是一怔——魏公要将女儿献与天子,难怪昨晚姊妹聚会,原来是远嫁辞别。莫非魏公有意以其女主宰后宫挟制天子?

惊诧过后,曹丕渐渐想清楚了,他是一心要承继父业的,反转愕为喜:“承恩天子乃世间女子之荣耀,傻妹妹,这是好事啊!”

“呸!”曹节“腾”地站了起来,手指两个姐妹,“什么好事?爹爹要把我们三个都送入皇宫。”

曹丕一怔,三姐妹一起入宫?他仔细端详——这三个妹妹皆侧室所生,曹宪生性温婉沉默少言,一举一动颇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过已逾十八,论年纪早就该出嫁了,只是父亲总说此女大气,当择名门,当初与荀氏联姻都没选她,还要择多高之门?如今才明白,原来是要进献天子,看来父亲早就筹谋好这件事了!至于曹节,虽性情不佳却容貌绝俗豆蔻年华,倒也罢了;可小妹曹华才十一岁,当今有伏皇后母仪天下,三个妹妹屈于人下,如此安排确实不近人情。

曹宪谨守闺门之德,遵从父意认作是命,倒也没什么可说,只是远嫁离娘难免有些伤怀;曹华年岁尚小,哪明白何为嫁人?倒有一半是让姐姐吓哭的。真正反对的只曹节一人,两姐妹争不过,硬叫她拉来这里:“知道他是天子,可我就是不嫁!”

曹丕自然偏向父亲:“胡闹胡闹,天下女子有谁不愿配与至尊?”

“至尊?!”曹节突然冷笑,“这话可欺旁人,骗得了自家人吗?他果是当今天下至尊?”

曹丕闻此言不寒而栗,赶紧摆手示意她住口,曹节哪肯依?越不让说越要辩个明白,“他早过而立,我尚未及笄,如何相配?爹爹擅权已久,我等入宫岂能得恩宠?伏皇后诞育龙子不得封王,焉能不恨我等?再者我曹家已裂土建国,刘协的龙位还能安坐几日?昔日子婴献玺不免项羽之诛,平帝幼弱尚遭王莽鸩弑,你和爹爹就忍心叫我们守一辈子活寡?”素来倔强的她说到此处也泪光莹莹。

其中道理谁都能参透,但这话却不能直说,曹丕听得惊惧不已,强自镇定道:“住口!你、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快回宫去!”

“不!”曹节一拍大腿,“你去跟爹说,我们不愿嫁也不能嫁。”

曹丕如今唯父亲之命是听还来不及,哪敢管这“闲事”?摇头道:“没读过《女诫》吗?为女子者理当曲从,莫说配与天子这等美事,便叫你嫁贩夫走卒也不得违拗。这点道理都不懂,你疯魔了吗?”

“我疯魔了?”曹节越发冷笑,“我看是你们疯魔,疯得都不知自己是谁了。为女子是当曲从夫父,为臣子更当曲从君王!我即便错了也是上行下效,咱曹家的门风便是如此!”

曹丕被她噎得无话可说,跟这妹子讲不清道理,况且也无甚道理可讲:“我、我……我不跟你废话,叫你嫂子送你们回去,你有天大的道理跟爹说去。”说罢令仆人去唤甄氏、郭氏。

曹节忍了多时眼泪,闻听此言终于簌簌而下,她再倔强又怎争得过强悍跋扈的父亲?这些话早明里暗里说过多少回,父亲理都不理,昨日又把众姊妹召集一起求对策,不想大伙都顺从父亲之意,反过来劝她。实在没办法才跑到大哥府里闹,又被硬顶回来,难道果真命中注定?她跌坐柜上放声哭道:“节儿不愿,节儿就是不愿,宁可终身不嫁……”她一哭,曹宪也陪着掉眼泪哭,曹华糊里糊涂也跟着闹。

夏侯尚这半天都听傻了,见她终于哭出来,曹丕也不说话了,忙扮笑脸来哄:“妹妹说的都是气话,岂不闻‘人不婚宦,情欲失半’,节儿妹子这么招人怜爱,岂能一辈子不嫁?”

哪知这丫头同她讲道理还行,劝可劝不得,猛一抹眼泪,斥道:“我们曹家的事几时轮到你插嘴?管好自己吧!”一句话顶得夏侯尚面红耳赤,差点儿背过气。

“你你你……唉!”曹丕想说她两句,又不知如何开口,干脆把头扭过去不看她了。

曹节霍然站起:“你不管,我再去找二哥、三哥!他们都比你有良心!”

这句话正触曹丕霉头,他怒火中烧便要发作,却听身后有个声音响起:“在下斗胆向小姐进言。”回头一看,司马懿从箱子后面站了出来。

曹节一愣,也没询问此人是谁,只冷冷道:“你要说什么?”

司马懿从公文中抽出一份道:“请小姐过目。”

“有话直说,我不看。”

“此乃魏公所发政令,命征三辅之地寡妇及罪人妻女。”毕竟是与曹操女儿说话,司马懿不敢抬头,捧着简册的手也瑟瑟发抖。

“这与我有何相干?”曹节迈步便走,却又忍不住好奇,回头问道,“征这些女子寡妇作何?”

“充为官妓配与士卒。多年征战兵士不得婚配,魏公把这些女人分给将士以解人之大欲。”曹丕还未观看简册,闻听此言也不免悚然——虽说官妓古已有之,但哪有明发教令强逼民间寡妇作此营生的?

司马懿乍着胆子说了两句,也不再那么颤抖,稳住心神解析道:“魏公宏才大略,谋天下大事,上至朝廷下至黎庶,无不任其调遣,即便世间女流亦如此,无人能忤其意。我劝小姐遵其所遣,入侍君王以尽关雎之德,莫要再抗拒。这是魏公早筹谋好的,即便五官将、临淄侯也无能为力,小姐不必徒劳了。”

曹节小巧的身子瘫软般一晃,却又马上站定,凝望院落痛心不已——他说得不错,这世上有谁能更改父亲的主意?况且父亲真把女儿当回事吗?大哥看中袁家的寡妇,管他什么礼法就娶过来了;二哥拿姬妾换了匹马,父亲连问都不问;满宫的夫人姨娘,有几个不是父亲抢来的?蔡昭姬明明已当了匈奴王妃养下子女,父亲为了她所记诗书还要赎回来另嫁他人;三辅寡妇充官妓让士卒取乐。这便是父亲眼中的女人,不过是满足欲望、谋取天下的工具,连我们姐妹也一样……

曹丕默然看着妹妹呆立的背影,方才的恚怒早消了,一股怜意油然而生,刚要软语安慰,却见她拉起姐妹毅然向外走去,怅然叹息:“不争了,这就是命!咱们走吧……走吧……”

“妹妹!”曹丕追了出去,“叫你嫂子送你们走。”

“不必了!”曹节头也不回,一副怨毒口气,“我不要你管,你就知道争权夺利,二哥整日骑马射猎花天酒地,三哥天天跟那帮酸文人吟诗作赋,你们都没良心!我恨你们……恨你们……”三姐妹哭哭啼啼扬长而去。

曹丕茫然若失半晌无语,夏侯尚打圆场道:“别往心里去,不过是女儿家犯傻。现在说这等没由来的话,入宫享了富贵就不闹了。”

“是是是。”曹丕尴尬点头,又瞥了一眼司马懿,“今日之事多亏仲达,若容她再求与子建、子文,他们若是强出头,倒显得我没手足之情了。”

司马懿却恍若不闻,兀自思量:曹氏代汉不假,但魏公献女又不似急着逼宫。曹宪有母仪之德,曹节强悍正可震慑后廷,却又献一个小丫头作何?这不仅是监视天子,还有讨好之意,俩女儿一刚一柔,总有一个合天子心意的吧?将来曹华豆蔻年华,又可接续宠幸。如此推想,魏公倒似有长久打算,汉室国祚还要苟延残喘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