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竞选议员之战 壮着胆子自我去推销

Lily,你应该去从政,当郡长,当市长,当美国总统!

同事和好友的一番话,真的触动了李琬若那颗参政的心。其实她何尝不想堂堂正正、名正言顺地站出来或者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为广大市民、为在美生根的中国人、为从来就缺少平等的少数族裔服务!但她确实没有真正想过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她总是想着自己毕竟是个东方面孔。

美国的政权与东方不同,国家的真正权力在国会,而国会是那些来自各界市民选出来的参、众两院议员们,不断做出一项又一项关于国家的法律与决定或批准每一个重大决策。各地的州、市和郡,也同样是由当地的议会掌握着权力。比如蒙特利公园市政府的权力是这样布局的:市议会领导政府,市议会由五名议员组成,每个决策和每项法律都由议会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只要有三名议员举手同意,就可以通过或者批准某一项法案和市政府的重要决定。美国的国会议员与总统任期均是四年,总统任期一般最多连任两届,这是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先生以自己的行动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重要遗产,但国会议员可以连选连任,直到你不被选民看好为止。下面的州、市、郡的小议员一般是两年一个任期,也可以连选连任,直到无人喝彩。

一般认为,参政必先当议员,这是想在美国政坛上有所作为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小议员都是美国政坛的主要角色,当政首先得当议员。李琬若对此是明白的,她在郡立医院从事社会福利工作时,也还常常有事得求见市议员联系汇报和交流情况。可是议员虽为选民投票上台的,但相当一部分是靠家族的历史与地方的实力为背景才成为政坛风云人物的。而在李琬若的心目中,议员是为选民办事、为国家效忠的。可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多数议员常常倚仗自己显赫的势力和威望,根本不把民众的事放在服里,更不用说把外人——像少数族裔的在美生根或留学的中国人放在眼里。而在美国历史反华的那一部分内容与时间里,这些议员则握着至关重要的决策大权。

李琬若明白美国有史以来,无论在国会还是在各地的议会中,绝大多数的议员们总是对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存有偏见。而要改变这种偏见,就得有人在议会的讲台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三百年的华人屈辱史和日新月异的蒙市发展需要在议会上听到这样的声音。李琬若那天回到家,有些坐立不安起来。她看了几次表,嘴里还不停地叫着:丈夫、丈夫。

有什么事?Lily。丈夫陈宝和匆匆推门而入,神情慌张地走过来问妻子。

李琬若一愣:没出什么事呀!你怎么这么着急?是孩子有什么事?

丈夫一屁股坐下,端起一杯咖啡,一边喝着一边直摇头:我和孩子都没事,我是问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因为我还在门外就听到你在丈夫、丈夫地叫个不停。

妻子明白了,抿嘴笑了起来,然后带着几分亲呢和娇柔轻轻将丈夫按在沙发上,自己也随后坐在旁边。这样她便面对面地瞅着丈夫只是笑而不答。

陈宝和感到有些奠名其妙。妻子是个性情中人,喜怒哀乐常挂在脸面上,今儿个有点怪。是好事?可今天她却不像平时早嚷嚷地通报了。是坏事?更不像,真要哪儿出了毛病,她早已就怒发冲冠,或者迫不及待了。Lily,你今儿个很反常啊。说说,好事坏事我都洗耳恭听……

丈夫有点等不及了。这使妻子更加感到有必要再神秘一下。她朝丈夫的脸颊上热烈地亲了一口后,再也撩不住心头的话了。

你先说支持不支持我吧!妻子的脸都憋红了。

老实巴交的丈夫无奈地笑着摇头:什么事我没有支持过你?

但这事跟以往的事不一样。

妻子半嗔半怒道:今天我就要试试你真的像平时说的那样爱我吗?你说,必须大声地说:我是你的最爱!

丈夫真开始有些奇怪了:Lily,你今天是怎么啦?

一切正常。妻子还是不放过丈夫。你还设有回答我的话呢。我到底是不是你的最爱?说说!

对,你——永远——是——我的——最——爱——!丈夫有意用双手对着妻子的耳朵大声喊道。

妻子兴高采烈。她把丈夫的双手握在自己的小手中,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他:我准备竞选市议员。你看行不行?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丈夫陈宝和一生只一味地追求科学和技术,而对政治不感兴趣。在外面,陈宝和从不与人谈论那些自己业务之外的国事,就是朋友和同事在一起的时候,别人高诚阔论,他也是静静听着,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家里,妻子对报纸、广播和电视里的某一则新闻或消息会大惊小呼,而他则在妻子这样的大惊小呼中只管低头修理那些永远完不了活的私车,要不就倒在一旁鼾声大作。

你,竞选市议员?丈夫突然像不认识自己妻子似的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

看你,快说,行还是不行嘛!李琬若是个急性子,她最受不了丈夫的一点就是他的慢条斯理。

怎么不行?只要你有兴趣从政,我一定愿意成全你,亲爱的。

李琬若激动地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住丈夫,将头深深地埋在他高大魁梧的怀里:……没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会成功的。丈夫,我要告诉你:你才是我一生中的最爱!

丈夫的支持已经使李琬若拿定了大半个主意,但她还想征得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和女儿的同意。

喜欢运动的儿子克光听妈妈的决定,高兴地说:这太伟大了!我可以找网球队的朋友帮你竞选!

女儿克瑜是学医的,干什么事都非常细腻到位。她的第一个反应是:妈妈,我建议下一步你的重点是要让社区和整个蒙市了解你是谁,这是取胜的关键。

李琬若听完儿女的这番话,真是喜出望外。有你们和你们爸爸的支持,我一定努力争取竞选成功。

这一夜,全家人在非常兴奋和激动的气氛中决定了李琬若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她正式走向美国政治舞台的一个历史性决策。

政治对有些人来说,是身不由己的事,比如说你的家族影响,你的命运所致,你的信仰决定。有人生来就会被安到政治舞台,但对以留学生为背景的李琬若来说,她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在美国从政参政,最初的愿望她是希望自己和全家人能融人美国社会,你到了美国不求得同美国主流社会融为一体,你就永远是外人,谁愿意?后来她从事社会职业,那是因为她对社会工作有特殊的兴趣,加上所学专业又是社会工作——而社会工作的核心思想是提倡为大众服务。怎么更好地为大众服务?靠腿勤嘴勤工作细致努力是不用说的,但能发动全体人的力量,通过特殊渠道开辟捷径,是更加有效的工作目标。而如何实现上述意图,政治在此时便悄悄地进入了李琬若这位普通女公务员的意识之中。可以说,是专业的关系,是个人对社会和人类的那份仁爱之心,催发了李琬若最终投身于政治事业中去。

但是政治在每个国度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形。美国的政治虽然也充满着幕后交易和后门钻营,能说会道,干事的不如会说的,没背景的不如有背景的,但由于美国的特殊国情,参政者想仅靠有个有权有势力的老爹老妈,或者仅凭自己一张嘴巴而没有半点政绩想往上攀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看看最近的这一届总统选举就会明白,小布什虽然有个曾经当过总统的老爸,但自己假如没有多年当州长的政绩,投有从政的多年经历,想让选民仅仅因为看在你有一个当过总统的爸爸就选你入主白宫,那只能是妄想。戈尔副总统也同样,他已经当到这么高的位置了,仅与总统的宝座半步之遥,但他想借点权力谋个人竞选和登基之便,必然会导致惨败。美国的政治很大程度上得依靠自己的参与意识。

参与,这个词在西方社会里特别是美国社会被普遍运用。小到你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你父母出外周游世界时,准会毫不奇怪地将体一起带上,哪怕是坐在小推椅里;大到你想当总统,你就必须在党内、在家庭里、在社区和所在的州市里先得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公布出去。设有听说美国的总统是在别人的推让下谁当选了。林肯够伟大的吧?但林肯在竞选总统时也是经历了重重曲折,他的竞选对手道格拉斯,就差一点点把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杰出人物给扼杀在竞选的摇篮之中。林肯最后还是胜利了,他靠的什么?靠的依然是他良好的自我推销。而总统在投有成为总统之前,伟人在自己没有成为伟人之前,美国社会要求他们的就是你得让大家了解你,你得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百分之百地展示出来,甚至应当是超水平的发挥才行。

关于美国黑奴解放运动,我们今天都知道是伟大的林肯的功劳,其实在林肯之前,就有人已经成为了黑人解放运动的领袖。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林肯的总统竞选对手、黑奴出身的大法官道格拉斯先生。道格拉斯的家庭比林肯的家庭更低贱,他生下来就是奴隶,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生母,在马里兰州的一个种植园中由祖母带大,8岁时他被卖到一个农场主家当奴隶。但他碰上了一个好的女主人,那女主人教他识字。21岁时,道格拉斯逃到纽约,在那里自己改了姓氏,即后来的道格拉斯,他决定一生致力于黑奴解放运动,是当时美国最杰出和著名的黑人领袖,他以自己曾是黑奴而高举废除黑奴制度大旗而被全国民众所公认与拥戴。

林肯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他要击倒对手,靠什么?有关《林肯传》上曾有记裁说当时林肯在1858年与道格拉斯在伊利诺斯州的七场被载人美国历史的著名辩论前,他有过犹豫和下台阶的想法,因为当时共和党虽然推荐林肯为该党候选人,可林肯自认为与道格拉斯相比,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及对手,而且在此之前林肯曾有过与道格拉斯竞选参议员输给对方的惨痛败迹,他因此确实有过放弃这次与老对手竞选总统的打算,只是这一愚蠢的想法不符合林肯的性格。

不放弃就是前进,前进就得用最有效的办法推销自己而让别人相信你比你的对手更了不起。听听伟大的林肯为了推销自己是怎样不得不用出最激烈的词语冷嘲热讽对手的,下面是林肯与对手七场激烈辩论中的第二次辩论中的片段——

……在上次辩论中,道格拉斯法官不是把这件事作为他所相信的事实,而是完全把它作为一件真事提出来的,以期用自己的坦诚来担保此事的真实性。当全部真相大白之后,当我们考虑到道格拉斯法官是何许人——合众国一位著名参议员,占有这个职位已达12年之久,其品格与普通参议员不可同日而语,其名声举世皆知——下面这个情况就显得极其异乎寻常了:他竟然把公正待人和谨慎特己的训诫忘得一干二净,以致不顾风险稍作调查兢会证明自己大错特错(嚼彩声)。为了解释行为,我只能假设,他的鬼才虽然使他受益终身,虽然使他获得了有目共睹的、令人吃惊的硕果,例如居然使一大批好人怀疑起美德能否战胜邪恶(喝彩声、笑声)——但是,我只能假设,他的鬼才终于打定主意要抛弃他了。(持续喝彩声)……

林肯的自我推销是靠的雄辩口才和严谨逻辑。其实不是共和党那时推行的政策和政治观点比民主党的更在民众中奏效,林肯的口才再好,也未必能战胜道格拉斯,因为道格拉斯的鬼才一点不逊色于林肯。他们两人的竞选辩论,实际上都是自我推销的一种形式而已。在美国这个特定国家的政治环境里,谁想从政参政,你没有自我表演能力,你最好不要当政治人物,换句话说,美国的政坛为什么有那么多演说家,这是由其国情所决定的——你除非不想从政,既然是从政者你最好回家先把嘴巴子练练好,尤其是最好把脸皮练得厚厚的。但中国人从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谍和美德,恰恰对积极地想参与从政者而言,实在是个致命的缺陷。李琬若何尝不是?

1981年底,李琬若正在洛杉矶郡政府的社会福利部任资源计划局局长,并有望更上一层楼时,蒙市有一位议员因为当上了洛杉矶市的州议员,这就使得原来的蒙市议会缺了一个议员席位。按照地方法律规定,缺额的议员,必须马上补选。李琬若看到机会来了,便决定参加这一次的议员竞选。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在社会福利部工作不管当处长还是局长,都是联邦政府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议员则大不一样,那是政策的决定者、制定者。作为一名政策的执行者,李琬若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做好,但毕竟执行者与决镶者之间差异极大。如果能参加政策的制定,那么你参与为大众服务的机会和所产生的作用自然会大不一样。李琬若自己说,她心中还有一个崇高的愿望以前从来没有敢对人说过,那会儿的她就有想当州议员和国会议员的理想。为什么?就是想让我们华人在美国政坛上也能有声音出现,也能被看做是真正的美国人呗!

李琬若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是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的母国。但现在既然我入了美国籍,那么我应当做一个好的美国公民。只有成为一个好的美国公民,我才能对得起我是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华裔。

那次蒙市议员补缺的竞选,共有7个候选人参选,李琬若是唯一的亚裔,也是华人在蒙市政坛的第一次亮相。当竞选人并不复杂,你有50个拥有美国正式公民权并住在当地的人联名推荐你,再带上几十元美金到政府竞选机构申请并经审核就可以成为竞选人了。但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什么事你都可以参与,然后都得靠竞争。政治是这样,政治本来就是一种对手之间你死我活的较量。因此像蒙市议员补缺这样虽然并不大的政治竞选,也引来了蒙市的一阵热闹。

美国的竞选是一台戏,是一台热闹而惊心动魄的大戏。当候选人的你先得拿着有效的身份证明到当地的竞选机构登记,并发给你相应的候选人资格证书,你才能对外正式宣布你是某某什么什么的竞选人。这一切没有人帮你,必须靠自己像买酱油似的你得亲自去。当然像总统和国会议员竞选时,那些老资格的著名政治家、世袭参议员自然不用自己跑断腿去填一个又一个袁。但李琬若必须自己动手动腿,她在这之前投有任何从政记录,除了工作单位的同事和邻居认识她外,也就是那么有限的一些亲朋好友,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美国竞选任何政治职务,简单地说,就是两大要害:一是钞票,二是选票。两者缺一不可。

先说钞票。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嘲笑美国的政治是腐朽的政治,因为它是靠金钱堆积起来或者说是靠建立在金钱之上的。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连美国人自己也越来越意识到金钱在美国政坛的坏作用太多了。首先一个问题是竞选为什么要钱?李琬若告诉我,像她从一个普通美国公民要走向政治舞台,需要别人的选票,这是美国法律决定的,像总统、议员、州长、郡长等官职都是属于民选官员,这得靠选票竞争上任,你要获得选民支持,你就得让别人了解你。让别人了解你,你就得需要大量的宣传和介绍自我,政府不会拿钱来为你做义务宣传,媒体的宣传那就看你跟他们的关系如何了。美国是商业社会,做事就得花钱。竞选就因此得花大笔的钱,像总统竞选花的钱为什么多得吓人,你当然不知道在竞选最激烈时每天各位候选人所花的广告版面、电视专题和各式各样的讲演会有多少!而一则广告一个专题你还不花上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元!总统竞选的钱就是这么花的。

李琬若是竞选蒙市议员,用不着摆出总统的竞选阵势,但做法和道理一模一样。

你先得筹钱。而自己掏钱当官几乎令她恹家荡产——这是后话。先不说你自己钱多也不能随便放进竞选,你即使想掏口袋把钱一笔一笔地放进竞选经费中,也得报给政府专门的竞选机构,不能因为自己钱多,竞选时想花多少就花多少,不是的,你得来路清楚,即使是自己名下的存单和信用卡上刚刚刷下来的钱,你也要到专门机构说明白并登记在册。当然有些钱你不必全部纳入机构管理账目,比如你为了拉票,在家里设宴招待朋友和选民什么的。这里你不要误解似乎有钱人就可以不用愁筹钱的事。因为美国的法律很奇怪,它规定你是什么人,你参加什么样的竞选,你的钱能怎么做,叉不能怎么做,皆清清楚楚。不是你有钱就可以不要别人的钱就能成事的。没有别人的钱放进去支持你,一方面意味着你家底厚实,但另一方面又证明你竞选没有选民的支持和人缘,你再有铁又有什么用?你自己的一票顶什么用?你拘一百多元是一张选票,你掏一千万元也还只有一张选票。可你发动群众,每人给你哪怕捐一块十块,你得的选票就不再是一张了,兴许是一块钱就是一张选票。在这种机制下,你就是大富翁也未必一定可以获得竞选成功。

美国的官员为什么最怕选民?秘密就在于此。总统你牛吧?可在大选时你就得到处跑,到处去接见拥护你的选民,你不跑你就可能少一张票,少一张票你就少了一份成功的可能。像此次小布什和戈尔竞选,选票如此接近,谁少跑几个地方,谁就可能败在那儿。李琬若因此告诉我,像此次总统大选中,好多普通选民不止一次受到总统候选人的接见或握手,这是因为作为总统候选人除了大选时要到处奔波,在这之前他们在党内竞争时就已经有过了几轮拉票活动。如果遇上势力不分上下的地方,这些候选人就得再回过头来重新跟选民们亲热一番或者再一次拉感情。普通公民因此就成为了真正的上帝的选民或者说你就是总统和州长、国会议员的上帝。离开了你的那一票,不知哪位总统候选人会哭得伤心至极——因为就少了你这个上帝的那一票呀!

李琬若就是按照美国的同样的竞选制度开始了她的竞选。她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首先得取得蒙市的头面人物的支持。这一点美国政治与中国政治区别不大。你没有大人物给你说话,就没有组织部门来考察推荐;在美国你没有公信力的、有群众影响力的人物的引荐与介绍,你就得在选民中多花很多力气,多花很多钞票。头面人物出来一说:唔,我觉得李琬若这人不错,她聘任为市议员对全市建设和未来发展,以及为社区公民们服务会更好些,这样的话由别人出来说,尤其是已经在选民和市民中有威望的人物出来说,效果肯定比李琬若自己出面自吹自攉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社会福利工作部出来的李琬若对这些门道并不陌生,李琬若决定先走访华裔要人。为什么?她自己心里有数,此次竞选议员的7名竞选对手中,唯有她是亚裔华人,能取得华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获胜基础。

李琬若满怀信心地跨进了她的同种族人群中。

你要竞选市议员?太好了,说什么我们华人也应该有自己的代表在市政府和议会做事嘛!

真是今非昔比,我们中国人也该在美国土她上扬眉吐气了。我们全力支持你去竞选,要钱有钱,要人出人,只要你Lily招呼一声就是。

华裔社区里,李琬若被同胞们的热情和支持所感动。许多中国去的老人,他们中有不少是认识李琬若的,这与她在社会福利部工作有关,他们从以往这位同裔福利部领导那儿得到过照顾。但李魂若知道要想竞选成功,需要支持的自然离不开那些实力派人物。当时的蒙市发展很快变化已经很大了,华商实力人物,实际上开始影响着蒙市的经济和政治的诸多方面。李琬若因此决定拜会在荣市可以左右某种势力的华裔地产商谢总等人。

说起谢叔钢这人物还真是了得,在李琬若成为蒙市主流社会的一位华裔领袖人物之前,谢总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个进入当地主流社会的人物。此人的功绩用李琬若的话讲是不可磨灭的。正是这位谢总等地产建筑商的发展、推销,荣市才从一个小镇变成了繁华的现代化都市。

谁?李琬若?没听说过的人我一向是不见的。李琬若第一次求见谢总就碰了一鼻子灰。好友李亚宁打电话约谢总能否与李琬若见面,人家姓谢的那边电话都不愿接。

李琬若没有退却,这种求人的事你就得有耐心。第二次当李琬若知道这姓谢的大人物在一家广东饭馆就餐时,李亚宁又带着她跑了过去。

你?也想竞选议员?谢总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用眼睛斜视了一下李琬若,鼻孔里哼了一声,然后拉长了嗓子说:华人从政还不到时候,怎么说时机也还不成熟……

李琬若满心希望得到华裔同胞的支持,尤其是像谢总这种实力派人物支持,哪知人家根本没有把她的宏伟目标放在眼里。李琬若当时长长地抽了一口冷气,遭受的打击不小。那天她虽然很失望,但是她坚信市民革根的支持更重要。

这位安利业银行的好友李亚宁过来劝道:这些建筑商心里坏着呢!他们不是没有政治意图,也不是不想支持自己的同胞,但他们是商人,他们对利益的着重远比对哪个候选人更看重。想一想,你Lily假如选不上,他们一旦投了你的票,不等于得罪了另外的候选人吗?而真的出现这种结果的话,他们当商人的日后布就可能会被那些上台的人扼压着头走路嘛!谢某是商会副主席,他不支持我们还有人支持呢!走,带你去见商会主席,他是日裔社区领袖日裔喜加喜,一个大大的好人!

喜加喜!太好了,我知道这人,能取得他的支持比什么都重要。走,现在我们就去见他!李琬若一听,顿时一腔怨气化作了烟云。

喜加喜果不其然是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对李琬若的拜会表现出了既有礼节又很热情。这位杜区领袖对李琬若的参政意识表示积极支持,并说蒙市的华人越来越多,应该有自己的代言人。

从喜加喜家出来,李亚宁告诉李琬若,蒙市还有个地头蛇需要去拜会。

谁?

高总。

干什么的?

当然是蒙市的重要人物嘛!

听好友这么说,李琬若也就硬着头皮去见了一下这位姓高的华人地产商。

同见谢总的结果一模一样。人家冷眼相待,而且根本不相信这么个出世不久的女人能在蒙市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来。

李琬若刚刚恢复的那么一点信心叉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她直怨自己为什么去找这些商人。用她的话说:我自己又没做过生意,所以对生意人那套最看不惯。当时真后悔不该去见这样的同胞。

话虽这么说,但为了争取竞选的胜利,作为竞选人是万不能在某一个方面有所忽略,否则都有可能带来不利局面。当李琬若对外公布参加市议员的竞选后,当地很有影响的《蒙市进步报》立即对李琬若等竞选人进行了分析,报界认为,李虽然在洛杉矶郡里比较活跃,但包括她过去所获得的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和在社会福利部的工作成就,对社区而言这些都并不十分重要,也就是说选民们关心更多的是竞选者能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换句话说,你李琬若要想获得竞选成功,你得让社区的市民们对你的情况及施政纲领要了解,否则就没法给你投票。

美国的选举就是这样带有民众性,你要拉上选票,你靠一定的公众形象非常必要,但你还得让他们认为你真的将来能为他们服务,力他们办事。李琬若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华裔竞选者的双重不利。本来在普通的蒙市市民眼里,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是外人,一个外人现在要成为管理他们的头儿,这本身让他们感到多少有点不舒服。消除老居民或者说消除白人们对有色种族的心理隔阂至关重要。

至少要让白人老居民们明白,我李琬若虽然是华裔,但我李琬若早已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我想做的和准备做的,与所有蒙市的选民的愿望是一致的。

在当时任蒙市市长的路易丝·戴维斯和克里德等知名人士的引见下,李琬若在最短的时间里,结识了一批当地的白人领袖人物。兰利老人中心主任莱恩女士便是其中的一个。历来是这样:美国的任何一级竞选活动,老人或老居民的票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们最关心哪一位市长、议员上台后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新的好处,故而这一群体无论哪一位总统候选人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大家静一静!一日,莱思邀请李琬若以竞选人的身份出席蒙市居民协会的一个会议,莱思女士十分友好地将李琬若介绍给会场的所有老居民们:Lily现在是新一届议会的竞选者,她是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优秀的政府官员,她在郡政府社会福利部任局长期间卓有成就的工作曾赢得联邦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卡特总统的任命。她与我们在座的各位见面,就是希望大家能了解她的施政纲要并投她的票。

你是华裔呀?那么好吧,今天这个机会我们就可以向你们族裔提点意见,或者说你应该有所了解你的同胞的很多行为实在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厌恶,他们不懂得如何建设一个城市,不懂得如何美化自己的家园,盖的楼都像鸟笼一般,把蒙市的面貌搞得面目全非;有人还将住宅前面的绿地铺咸水泥地,围起一道道墙,真是糟透了!

是的是的,你们怎么町以把你们的坏习惯都带到我们蒙市来了呢……

会议开始,老居民们你一言栽一语,立即成了向李琬若发泄对华裔不满的声讨。这是李琬若没有料到的,她感到如坐针毡。但这从另一方面使她明白了一件事:要想赢得竞选胜利,就必须把这些老居民们心里想的和要说出的话听清楚,并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重新调整施政纲领,这一工作绝对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极其重要。

那天从莱思家回到自己的家,李琬若心情十分沉重,她把会上的感觉倒给了丈夫陈宝和:我在美国生括也有十几年了,早以为同老居民们打成一片了。但现在我才明白,即使我再在美国生活几十年,人家还是把我当做新移民们一样看待。这个种族横亘也许永远无法磨合……

怎么,你退却了?丈夫有些惊诧地问。

李琬若摇摇头,长叹了一声:不会。只是感到这场选举战一定非常辛苦,而且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李琬若开始重新调整战术,决定专攻那些对华人和少数族裔有成见的老居民们的难点工作。这虽然让她感到极其难堪,有时甚至无法接受,因为她的血脉里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那改不掉的黄皮肤、黑眼睛,在李琬若看来既是祖先遗传给她的,同时又是一种不能被外族人用来歧视和侮辱的理由。李琬若一向看重个人的尊严,但在这个时候她发现祖先和民族的尊严更加重要,必须坚决地维护。然而她现在是竞选人,为了每一张选票,她只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谦和去倾听每一位见面选民的意见。

这对性格直爽的她而言,正是一场意志和心理的严峻考验。

一天,蒙市犹太人领袖威纳女士高兴地告诉李琬若,说她已经在自己的家里为李琬若准备好了一次同犹太裔市民的见面会。威纳是李琬若的好友,这种友好动议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支持。但李琬若仍然感到十分紧张,因为这一天到会的五十多位人士都是李琬若不熟悉的另一个社区的白人们。这回李琬若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一上来就介绍了一番自己的施政纲领,接着就邀请大家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她一个个答复。果然白人们对这位彬彬有扎的东方女士马上产生了好感,随后的问题也提得得体到位,而李琬若也回答得相当有水平。当威纳女士高兴地宣布茶会已过两小时的时候,全场的白人们和李琬若巳无话不诚、融为一体了。

Lily,我们相信你会成为我们很好的代言人,我们支持你!

Lily,你是好样的,从你身上我们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你们确实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优秀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你。让我们一起携手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茶会越开越热闹、活跃,白人代表们与李琬若的对话到后来完全成了朋友式的恳谈与交流,大家纷纷发言,有的甚至激动地站起来拥抱李琬若,表示要做她最坚决的支持人。当场有人提出要为李琬若竞选做义工,几位有经验的老选民还拿出过去用过的支持卡,填上自己的名字交给李琬若。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你最忠诚的支持者了!长城!长城!你是东方的伟大长城!你是蒙特利的伟大长城!茶会就在这样热烈和激动的气氛中依依不舍地结束。主持活动的威纳忍不住热烈地拥抱李琬若:Lily,你今晚太棒了:You broke the ice!这竞选的破冰之旅,我们一定能所向无敌!

说到这儿,李琬若给我讲了一件以前她从未对别人说过的事:在她决定参加竞选时,为了把握和估计一下形势,她曾向加州华人参政颇有经验的一位加州民选官员的同胞求助过,李琬若希望借这位名人提高一下选民对自己的认识,问对方同意不同意将其与李琬若一起合影的照片放在竞选宣传材料上。那位官员却睁大眼睛将李琥若上下打量了半天后说:这事我一下定不了,得了解一下你的其他竞选对手情况,然后我要同我的顾问们商量一下。平时李瑰若一直把此人视为华人在美进入主流社会的楷模,不想人家根本没把她李琬若放在眼里。这件事远比几个建筑商的不理睬更刺伤李琬若的心,因为这个人在竞选加州官职时她出过太多的力。也许正是这一桩桩自家人的不经意,使李琬若这位要强的女人更坚定了自己从政并且期望获得成功的决心。后来那位官员听说李琬若一次次捐款会开得出乎预料的成功,不由感叹道:了不得,一个小小市议员竞选竟能受到如此踊跃的捐款!Lily,我现在非常高兴地告诉你:我支持你的竞选。李琬若对这迟来的支持,还是报以了感谢。

说美国竞选是场好戏、热闹戏和滑稽戏都可以,因为这对很少关心除个人以外的国家大事的美国人来说,各种议员和官员的竞选活动,便足他们生活的唯一一种政治内容,而不把它搅得天翻地覆就不叫政治了。戏是做给大家看的,你想上台就得表演得好,让市民们认同你、接受你才行。

李琬若作为华人形象要想获得竞选成功,必须要做的事太多了。朋友之间的自我推销、族裔之间的自我推销还不够,必须还有公众间的宣传推销。为此一向对从商不感兴趣的李琬若最后也不得不中请参加了蒙市华商会,因为只有进了这个商会,你才有权提议举办一些公众活动。李琬若的第一个提议是联合蒙市警察局、消防队以及其他社区组织进行全市性安全常识集会,被邀请的人各界都有,而且根本投有人注意谁亲谁疏,谁友谁敌,安全消防是公众的事,大家都十分踊跃地参加。

李琬若则抓住这样的集会,以她特有的演讲才能,站在讲台上充分展现了她关心市民安全、热心公众事业的美好形象。集会开得相当成功,而李琬若通过这个集会的讲台,既与蒙市各要害部门的官员们有了联系接触,比如警察部门的头头脑脑们觉得这个东方女士很不简单,能出面为他们警察做工作,便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而不同族裔的新老市民则在不带任何种族和政治偏见下对李琬若有了一种心理上的认可。加上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使李琬若的名字在当时的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颇高。而这种连锁反应的结果是,她这位黄肤色的竞选人反而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美国人生来就喜欢追求个性。李琬若出现在蒙市的竞选先例本身就是一个新鲜事,当华人为主的亚裔族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蒙市时,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什么时候亚裔们将从外人变成蒙市自己人时,这个角色的转换无疑是具有历史性的。

当李琬若第一次出现在蒙市选民面前进行自我推销时,全体蒙市百姓便已经意识到这样一个时代已经拉开序幕了……

李琬若在这当口,又一次作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向自己谋生的郡政府社会福利部申请了停薪留职三个月,以便全力以赴参加竞选。

政治就是如此激动人心,你一旦投入就别再犹豫。因为李琬若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在当地选民中是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外族人,又是缺少最基本的社会根基的草根出身的竞选人,像她这种背景的人要想击败对手,其难度胜似登天。但正是因为这种登天般的艰难,她才觉得其意义重大,才必须努力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