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攻心计 办公室的血迹

长青铅锌矿老矿,也就是现在的铅冶炼厂。滕鹏飞、侯大利以及技术室老谭等来到堆放物品的原安全员办公室。这是半山坡一排平房的最左端,与厂区相对较远,较为偏僻,如今这一排平房是作为库房在使用。

工人们搬走最左端房屋的各种线圈,清理了杂物。

根据现场情况,老谭是选择用鲁米诺试剂来寻找有可能出现的陈旧型试剂。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发现联苯胺可以用来显现潜血手印,这是血液勘查的鼻祖级发现。因为联苯胺是有毒且致癌的物质,其固体及蒸汽都很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所以这一方法被逐渐弃用。后来,德国犯罪现场鉴定专家在无意间发现鲁米诺与血液接触后会有荧光产生。

鲁米诺和血液接触后产生荧光,来自它的特性:鲁米诺溶于碱性溶液后,可以和一些金属催化剂(比如Fe、Cu等)发生氧化反应,这个反应发生时,会有额外的能量产生,通过光子的形式发散出来,这就产生了荧光。

到现在,鲁米诺试剂已成为各国血迹勘查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明星试剂。

老谭、侯大利等人进入了房间,关闭门窗和电源,小杨和侯大利手持照相机,准备捕捉荧光点。老谭配置好鲁米诺试剂,叮嘱道:“注意啊,荧光时间最多三十秒,拍照要注意发光点位置、发光形状、亮度分布等。”

两部照相机严阵以待,当左侧墙壁和地面出现荧光以后,咔咔声不断响起。三十秒后,荧光逐级消失。打开房门,开了灯,老谭、侯大利、滕鹏飞站在出现大量荧光的左侧角落。

侯大利打量墙面,对身后的DNA室张晨,道:“刚才荧光时间虽然短,还是能够看出有溅射状、扇形分布的小点状血迹。这种老式石灰墙有没有办法提取DNA?”

“你们隔远点,特别注意不要打喷嚏,免得污染检材。”张晨想了一会儿,道,“这是库房,有可能因为有铁锈出现假阳性反应。”

侯大利道:“不会是假阳性,刚才的荧光显现就是溅射状血迹,错不了。”

现场墙壁为一般石灰墙,吸湿力极强,血痕已干燥呈黑褐色,与墙壁结合非常紧密。张晨打电话请教刑侦总队高手后,开始用两种方法进行提取:一是用刀片刮取墙上血痕,刮取物呈粉末状,混有少量墙体灰;二是先用沾湿无菌水棉签在将血痕及周围沾湿至表面可看出明显有水渍,约三分钟,陈旧血痕吸水软化,再用长度约一厘米的湿润棉纱线逐根擦拭提取,直至可看到纱线呈明显红褐色。

滕鹏飞看到了纱线上呈现的红褐色,道:“大局已定,黄仁刚和黄仁毅跑不掉了。”

张晨回到办公室立刻提取DNA,用第一种方法提取的微量血迹中混有石灰和泥土,最初没有成功检出DNA分型,以酚-氯仿抽提再行扩增、检测后才成功检出DNA分型。而用第二种方法提取的陈阳性血痕一次性成功检出DNA分型。

检测出墙壁上的DNA分型后,与王大辉父亲提供的生物检材对比,确定墙壁上的血迹属于王大辉。

拿到结果后,副支队长陈阳、重案大队长滕鹏飞和参加审讯的侦查员聚在刑警新楼重案大队会议室,制订下一步审讯方案。

梁佳兵最主要的是经济问题,牵扯到的人多,线索也多,容易露马脚。而黄仁刚和黄仁毅涉及杀人,当初就做得非常隐秘,一定会顽抗到底。

与黄仁刚有关的证据有两个:一是林场老工人在2005年11月中旬看见他在二道拐老矿洞熏香肠腊肉;二是从黄仁刚妹妹家搜出来的笔记本电脑。

与黄仁毅有关的证据有四个:一是使用数据终端冒充王大辉给张睿发图片,其中显示出路虎车的后视镜;二是使用王大辉的手机给王大辉父母以及张睿等人发送短信;三是梁佳兵的供述;四是安全员办公室的血迹。

从梁佳兵、杨成功和吴宇反馈的材料还可以梳理出一些有效信息,但是只能证明黄仁毅与经济案有关,而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与杀人案有关。

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则一点线索都没有。

所有证据摆出来,滕鹏飞满脸麻子抖动了几下,道:“这是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前面给出了条件,后面给出了答案,但是证明起来很难。”

周向阳将烟屁股摁灭在烟灰缸里,道:“只能按照大利提出来的办法,使诈,两人背靠背,互相不信任,让他们猜疑。”

侯大利自嘲道:“我提出的是囚徒困境,用使诈两个字来概括太简单了吧。”

周向阳摊了摊手,道:“囚徒困境从本质上就是使诈。”

侯大利道:“那倒也是。使诈的前提就是我们找到的证据虽然在法庭上的证明力不强,但是从逻辑上却非常强。而且,黄仁刚和黄仁毅都不知道我们掌握到这些证据。”

陈阳问道:“从道理上来讲,黄仁毅不是长盛矿业高层,就是一个执行者,我们要挖幕后指使者。黄大森那边有突破没有?”

周向阳道:“这人特别狡猾,进来就装傻,一问三不知。梁佳兵和杨成功是和黄大磊达成的交易,而且是在长盛会所光屁股谈。谈妥当后,黄大森安排马仔送去现金。但是,杨成功和梁佳兵不是直接从黄大森手里拿钱。吴宇是由梁佳兵收买的,没有和长盛矿业直接打交道。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黄大森是仅次于黄大磊的人物,负责长盛矿业的日常经营,掌握核心机密,肯定涉案。他非常狡猾,没有留下痕迹。”

滕鹏飞道:“咬不动黄大森,那就暂时放一放,深入挖黄仁刚和黄仁毅。”

反复讨论后,审讯方案送到关鹏案头,获得批准。

审讯正式开始,黄仁刚被带到审讯室,透过栅栏看到对面坐着一个中年警察和一个青年警察。到目前为止,黄仁刚都认为自己是长盛歌城卖淫嫖娼被抓进来,心情挺放松。

这一次依然是周向阳主审,侯大利做记录并配合发问。

在公安侦审合一之前,周向阳是专职预审员,侦审合一之后,他调至刑警支队三大队,实际上还是承担预审工作。经历过无数审讯,他最不喜欢从始至终不开口的犯罪嫌疑人,更欢迎犯罪嫌疑人不停狡辩,黄仁刚愿意说话,比黄大森相对容易对付。

按照事先制订的计划,等到固定程序完成后,周向阳便和黄仁刚拉家常,主要谈梅山黄家人的事。黄家在梅山是大族,出了不少人物,黄大磊算是其中的成功人物,这个话题容易开展,可以较为轻松地建立审讯期间的信任关系。而且在这个话题中开了口,以后就很难做到完全闭口不谈。

侯大利注意观察黄仁刚。

周向阳的问话经过精心设计,有的需要回想,有的需要思考,当嫌犯回忆某些事情时,他的眼睛会向右移。这就是他的大脑正在刺激记忆中枢的外部表现。当他在思考某事时,他的眼睛会上移或左移,这是他的认知中枢正在活动的反映。侯大利作为审讯助手,要牢牢记住嫌犯的这些眼部活动。

周向阳问:“长盛歌城卖淫嫖娼活动挺严重的,你这个老板在管那帮小姐吧。”

黄仁刚眼睛向左转了一下,道:“我们开歌城是正常的小生意,有小姐混进来,是她们自己的事情,和我无关。”

侯大利明白黄仁刚在说谎,记录下来。

问了两三个问题后,周向阳开始将讯问转向了王大辉案:“你除了歌城,还在和长盛铅锌矿做生意,对不对?你别否认了,我们看过长盛铅锌矿的进货单,你是通过黄仁毅的关系进入长盛铅锌矿,都是梅山黄家的,你和黄仁毅关系不错嘛。”

黄仁刚原本以为就是歌城的破事,听到黄仁毅的名字后,开始不停舔嘴唇。侯大利观察到他的这个动作,知道其开始烦躁不安,心理压力增大。

周向阳继续道:“梅山黄家是大族,黄家出了不少老板,更多是普通人,还有很多人生活不好,你和黄大磊、黄大森、黄仁毅是远房亲戚,他们开豪车,吃香喝辣,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你肯定不服吧?凭什么都姓黄,一个脑袋两只手,凭什么他们富,我们穷?”

这是按照方案编制的一个主题,有意使犯罪嫌疑人可以利用这个主题为自己参与犯罪开脱或者找出理由。这个主题是经过调研后精心编制出来的。在计划中,如果黄仁刚拒绝这个主题,那么就换第二个主题。周向阳讲得很随意,就和拉家常一样。黄仁刚没有感到威胁,甚至还下意识点了点头。

周向阳话锋一转,道:“梅山黄姓这么多,有两三千人,为什么你能接长青铅锌矿的活,你和黄仁毅有什么特殊关系?”

黄仁刚辩解道:“我们是堂兄弟。”

周向阳道:“我问的是特殊关系。”

黄仁刚道:“没有。”

周向阳道:“你听着,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有特殊关系,凭什么要照顾你。黄仁毅堂兄堂弟有二十几个,你这个隔房堂弟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照顾你的原因是你和黄仁毅在一起做事,别说话,听我讲。黄大磊是怎么起家的,是在梅山操社会起家的,靠打打杀杀赚了家业,你也和他走的一条路子,只不过黄大磊是自己当老大,你是狗仔,是黄家的打手。”

黄仁刚最初进入提讯室表情总体轻松,到了此时,变得紧张起来,道:“我不是黄家的打手。”

周向阳轻蔑地道:“不是打手,我来给你数一数,2001年,在梅山,黄大磊家人在场镇和别人打架,关你屁事,你冲过去打人,被马公安追了几条坡;同一年,长盛老铅锌矿和周边村民打架,是谁冲到最前面,还逃路几个月;2003年,隆兴夜总会,黄仁毅在里面打架,你被拘留了十五天。这么多事,还不算是黄家的打手。”

这些都是事实,打架斗殴,对于梅山这一帮年轻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若不是周向阳提起这些事,他几乎想不起来。

周向阳道:“年轻人打架斗殴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最怕被别人当枪使,得一些好处,最后要背一口大锅。这口锅你背不起。”

审讯持续了一个小时后,侯大利作为辅审开始问话,一方面让周向阳暂时休息一会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给黄仁刚增加压力,道:“黄仁刚,你看一看左侧的屏幕,有一段录像让你看一看。”

相片中出现了公安勘查二道拐的画面,黑色颅骨最后定格在画面之中。

侯大利道:“你很熟悉这个地方吧,是哪个地方?说出来。”

黄仁刚眼睛朝左边看了一眼,迅速又转了回来,道:“二道拐。”

屏幕闪了一下,王大辉出现在画面里。

侯大利道:“你认识他吗?”

黄仁刚道:“不认识。”

侯大利道:“说谎。我就明说了,王大辉死在你手上。那天在屋里,发生了什么事?谁是主谋?”

在提出这个问题时,他脑中形成一幅极为清晰的画面:在黄仁毅曾经在老铅锌矿的办公室里,黄仁毅和黄仁刚把王大辉骗到了室内,黄仁刚当胸捅了王大辉。王大辉想跑,黄仁毅拉住了王大辉,黄仁刚趁机从背后捅了刀子。

黄仁刚强作镇静,装傻,道:“我不知道你说什么。”

侯大利道:“黄仁毅在老铅锌矿有一间办公室。王大辉来到他的房间,这一天是2005年11月12日,那天飘着小雨,你忘记了吗?黄仁毅说得很清楚,那天只是想找王大辉谈一谈,没有想到你会带刀。”

黄仁刚脸变得煞白,这一天正是杀死王大辉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他的一颗心怦怦乱跳,“黄仁毅出卖了我”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如一个孤魂般四处游走。

侯大利道:“你捅了王大辉胸口,王大辉是搞地质工作的,人年轻,体格健壮,胸口挨了刀还没有倒,你在背后又给了他一刀。在捅人的时候,你划伤了自己的手,现在还有伤痕。抬起你的右手,伤口现在还很明显嘛。”

黄仁刚脑海中如有一柄铁锤在使劲敲打,咚咚作响。眼前这个年轻警察讲得甚是平和,平和语调中却藏着惊雷,几乎将那天发生的事情分毫不差讲了出来。除了黄仁毅这个软骨头向警方交代,绝对没有第二种可能。以黄仁毅心狠手辣、办事不择手段的性格来看,出卖自己太正常了。他眼中有慌张之色,更多是愤怒。

周向阳喝了几口茶,在纸上写道:“他动摇了,可以放录像了。”

“黄仁刚,抬起头,再看一段录像。”

在事前商量方案时,侯大利觉得在审讯时要虚实结合,不能提及老林场工人,这样更能制造一切尽在掌握的局面;若是提及老工人,黄仁刚说不定会觉察我们的底牌。

录像正是抓捕黄仁毅的片段:黄仁毅被两个警察摁倒在地上,然后又被拉起来,戴上头套。

随后是审讯黄仁毅的片段。警察问:“谁是主谋,是你吗?”黄仁毅道:“不是我。”警察问:“不是你,那是谁?”黄仁毅道:“黄仁刚。”

这两段视频皆是真实的,却是被剪切的片段集合在一起。警察询问谁是主谋,问的是赌场的事情。后面警察拿起黄仁刚的相片,询问这是谁,黄仁毅回答是黄仁刚。

黄仁刚已经受到了强烈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跟着周向阳和侯大利的思路走,当警方抛出录像片段后,黄仁刚已经相信被黄仁毅出卖,出离愤怒了。

周向阳再施惯计,突然拍响桌子,敲山震虎:“为朋友两肋插刀,这些江湖义气统统都是假的。黄仁刚,你若是替某人背锅,把事情揽下来,肯定要吃枪子,到时候,你化成一把灰,另外的男人睡你的老婆,打你的娃儿,花你的财钱,何必呢,赶紧把事情讲出来,主动检举揭发,争取戴罪立功。”

周向阳不断压迫黄仁刚,让黄仁刚神经越绷越紧。

但黄仁刚知道杀人是重罪,若是承认了必然会吃不了兜着走,这一场审讯持续了七个小时。王大辉笔记本电脑成为压倒黄仁刚的倒数第二根稻草,黄仁刚看到电脑后,心理开始崩溃,却仍然不肯交代。对长盛铅锌矿安全员房屋的血液检查成为压倒黄仁刚的最后一根稻草,证据摆出来后,他的心理完全崩溃,如竹筒滚豆子一般交代了杀害王大辉和唐国兴的事实。

黄仁刚在此时特别痛恨黄仁毅,主动说了一段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话:“黄大森当时拿给黄仁毅四张相片,分别是王大辉爸爸妈妈和两个女朋友,还有五十万元,让我们威胁王大辉,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要么收钱闭嘴,要么王大辉的家人要倒大霉。黄仁毅这人胆大心黑,见钱眼开,对我说,我们两人是小渣渣,办了这件事还是小渣渣,最多拿个几千块奖金。王大辉敢告密,所以就有五十万元。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抱鸡母,我们两人做掉王大辉,就能成为黄大磊的心腹。我不想杀人,是黄仁毅要杀人。”

走出审讯室,侯大利浑身被汗水湿透,和周向阳并排而站,大口大口吸烟。

周向阳道:“老弟,预审员不是人做的活。面临证据不足的大案要案,成败在此一举,所有眼睛都会盯着预审员。审不出来,案子就会黄,责任就落在预审头上,成功九次,哪怕失败一次,都会从山峰跌到山谷,甚至永远消失在这个岗位。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任何感情上的失控,焦躁、放纵、易怒等负面情绪,都会给工作带来消极后果。预审员必须有心理耐性和自制力,但是这也会带来许多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我有时很后悔选择这个岗位。”

侯大利抹了抹额头的汗水,感叹道:“这一场审讯赢了,很是侥幸,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是赢是输还真说不清楚。”

周向阳道:“不管再难,总算赢了这一局,我们两人找个地方去喝一顿。”

突破了梁佳兵,意外找到了凶杀案现场,提取到死者的DNA,虽然没有找到黄仁刚的血滴,但是凭着这些“片段”足以让黄仁刚认罪。有了梁佳兵、杨成功和黄仁刚的口供,黄仁毅没有撑多久,便交代了犯罪事实。

在谈到为什么要杀人时,黄仁毅有一段自述:“我是梅山黄家大祠堂的人,很多跟随黄大磊做事的黄家人都发了财。我和黄仁刚给黄大磊当小马仔,经常为其打架斗殴,平时在厂里当安全员,工资不高。我们都姓黄,凭什么黄大磊和他家亲戚就吃香喝辣,开宝马,抱漂亮女子。我挺不服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成为有钱人。这一次黄大森让我们威胁收买王大辉,我看到五十万元就起了贪念。王大辉这人是书呆子,看到相片后不仅不怕,还扬言已经把材料送给了县国资委的唐主任,一定要把黄大磊送进监狱。我便一不做二不休,和黄仁刚一起干掉了王大辉和唐主任。我帮助黄大磊杀了两人,这就是投名状,他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后来我就在长青铅锌矿当了副矿长,拿百万年薪。黄仁刚没有在长盛矿业任职,和我一起也成立了公司,专门给长盛矿业送配料。这几年,我和黄仁刚赚了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