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念之差

稻田的谷子沉甸甸,家家户户都开始下田收稻了,程家共有十三亩地,其中六亩都是上好的水田,全拿来种了水稻。

天微微亮,程家的厨房上面就飘起了炊烟,一阵阵的麦香充盈着整个屋子。

老陈氏站在灶台边,利索的摊好一张饼又继续下一张,灶台上的竹篮里垒了碗那么高的饼子了。

那饼子不是程青言在现代见过的乳白一张,而是带着一点灰和黄,古代的面粉没有那么白,黄是因为里面掺了鸡蛋。

早饭也不是粥,而是掺杂各种豆子和高粱的干饭,收稻谷是大事,今天所有人都要下地。

程青言分到了两张饼,浓郁的麦香和鸡蛋融合,猪油的润泽让饼更加柔软可口,他一口接一口,其他人比他还狼吞虎咽。吃完早饭众人只觉得肚子滚圆,人也精神了。

众人拿着农具等着,院子里闹哄哄的,随着程长泰开口,乌泱泱一群人离开家,刚刚还热闹的院子瞬间冷清下来。

路上他们看到其他人,彼此也只是点点头,然后直奔稻田。

镰刀锋利扫过,一只大手把刚割下来的稻子放在身后,程青业皮肤还比较嫩,弯腰时禾叶划过他的脸,留下一道细小的伤口,汗水和血珠混合落下。

程抱容带着弟弟把割下来的稻谷捆扎,他们今日不但要把稻子割了,还得抓紧时间挑去打谷场,否则耽搁久了谷子会掉,对他们来说是损失。

随着太阳爬上高空,程家的壮丁放下镰刀,换上挑子把地里的稻谷挑去打谷场,来来回回的搬运累的人汗水直洒,一点也不比在田里割稻谷轻松。

程青言在田里搭手,哪需要他他往哪儿跑,一上午下来他人都晕乎了,中午时候其他人坐在树下休息吃东西,程青言小脸惨白,什么都吃不下。

程长泰看向三儿子,“青言怎么不吃东西?”

“可能没饿吧。”杨氏大口咬着馒头,只觉得香的不行。程三犹豫道:“这忙活半天,咋能不饿。”

杨氏翻了个白眼,“他能做什么,割稻子了还是挑了,他什么都没做当然不饿了。”

老陈氏懒得跟她掰扯,叫程抱容去看了看,听说程青言只是热着了喝些水就好了。

饭后,杨氏用湿帕给程青锦擦脸上的热汗和血迹,“你下午时候眼睛尖点儿,禾叶割脸上不疼啊。”

程青锦有些别扭,抬手不要他娘弄了,结果让杨氏看到他手心的血泡,心疼的眼睛都红了。

可杨氏又不能说让程青锦回家休息,好在大嫂子有经验带了针来,杨氏借过来给程青锦把手心的血泡挑了又包扎好,随后又去看程抱容,离她更近的程青言被她无视了个彻底。

中午时候最热,众人都在树下休息,程青言胃里难受,悄悄离开树下跑到草丛里,哇的一声吐了。

他靠着巨石缓了一会儿才好些。他闭着眼,再一次感叹农活熬人。

手心里传来刺刺的痛,大抵是他娘总拿他年纪说事,程青言不肯被小看,干活十分卖力,此时他那双手摊开,同样是漫布的血痕和血泡。

他抿紧唇,垂下眼时豆大的泪珠砸在拇指上,留下一点痕迹。

“青言?”

忽然一声呼唤吓的程青言蹦起来,随后才看清来人。

“陆奶奶,偃叔?”

陆氏拽着程偃走过来,随后程青言脑袋一热,果然又被程偃摸后脑勺了。

程青言疑惑:“您们怎么在这里?”

陆氏叹气:“还不是你偃叔,村里空落落他嫌冷清,就往周围的地里跑。”

程青言抬头,跟程偃四目相对,程偃咧嘴笑了一下。

程青言忽然好羡慕他,永远这么开心。

陆氏靠着巨石坐下,捶着自己的腿:“我这把年纪哪能跟他比,累死我了。”

程偃见状,抱起程青言要跑过去。

程青言骤然失重,吓的抱紧程偃的脖子,没想到程偃一下子兴奋起来,摸着程青言的后脑勺柔情万般地唤着“叙儿”。

陆氏喉咙一堵,差点落下泪来,她按了按眼角,无意看见程青言血呼啦的手心。

陆氏把人夺过来,虽然心里有猜测,但看到了还是面色一顿,她摸了摸程青言的额头:“得因你偃叔到处胡来,我每次出门才带各种用具。”

程青言还没反应过来陆氏的话,对方解下背后的小包袱,给程青言收拾。

手心的血泡和伤口被好生处理,还上药好好包扎了。程青言傻愣愣看着,差点以为是梦,直到他嘴里尝到甜意,一块细腻的绿豆糕已经下肚。

程青言面色绯红:“对不起,我…”

“不用说对不起。”陆氏温柔的打断他,又给他拿了一块点心。

吃饱喝足,程青言捏着自己的衣摆问:“您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

陆氏伸手将他脸侧的碎发别到耳后,眼神哀伤,“就当奶奶是在聊以慰藉吧。”

程青言心里有个猜测,他开口想说出来但最后又咽回去了,跟陆氏和程偃分开,他回到程家人待的大树下。

下午他们继续干活,因为程家的六块水田有两块隔的很远,他们拼尽全力也只收了五亩,剩下一亩只能明天再收了。

回家时天都黑透了,众人随便吃了点东西连洗漱都没有就睡了。

大概是头天累很了,所以他们是被家里人叫起来的,众人吃了早饭,家里男丁去稻田,剩下的人去打谷场,后续还要晾晒,舂米,活多了去。

等到新米出来,交了税,程长泰就会让儿子带着米去镇上粮铺问价。如果粮铺给的价太低,程长泰则会花点钱去县里打听。

家里的一半收入几乎都仰靠稻谷。

眼看程青业马上就十五了,身为程家的长孙,他的未来,还有娶妻生子,家里长辈都很重视。

程长泰和老陈氏想着再买一块地,或者买一头牛,而孙氏想让大儿子去学堂里念书,哪怕只认几个字,以后做伙计也好啊。

地里刨食真的太苦了,孙氏爱孩子,自然要为儿子考虑将来。但不管是老陈氏的想法还是孙氏的想法,哪一种都很费钱。

乡下人家最缺的也是钱。

随着稻子入库,孙氏也越发焦灼,前几年她其实跟公婆提过让程青业开蒙的事,但那时被老两口压下来了。

大孙子开蒙了,后面的弟弟们要不要开蒙?就算大孙子学回来可以教弟弟们,可这笔钱就是花了。

而且半大小子最没定性,如果大孙子去学堂不认真怎么办?那不是白糟蹋钱。

退一步说,大孙子入学了,学的差就作罢。学的好,他们一家咬牙供也行。但最怕大孙子开了眼界却学个不好不坏,捞不着功名,钱花个没数人也废了,其他几房更是怨气横生,到时候他们程家就毁了。

这种例子乡下不是没有,程长泰和老陈氏也是后怕不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新米卖了个好价钱,家里人都高兴时,孙氏再次去正屋找婆婆提起此事。

她给老陈氏捏着腿,小心用词道:“今儿青业那孩子在外面捉了泥鳅,忙不迭的拿回来说要给爷爷奶奶补身子。”

提到大孙子,老陈氏也忍不住笑了。但凡是人,心里哪会没有偏爱。

她扫了一眼孙氏,心里算着刚到手的银钱。

孙氏见婆婆在思索,心里急的不行还得忍着,耐心给婆婆捏腿。

良久,老陈氏叹道:“翻年把青业送去学堂学一年。”

到时候程青业已经十五六,她跟老头子再好生叮嘱大孙子,应该是不会学坏了。

晚上睡觉前,程长泰问老妻:“你给大媳妇准话了。”

下午时候大媳妇笑的跟朵花儿似的,程长泰一琢磨就明白了。

老陈氏翻了身没回话。

“这入了学,紧跟着又要说婚事,钱跟水一样流出去。”

身后传来老头子的咕哝声,老陈氏睁着眼,眼里的愁绪都快溢出来了。

平时觉得儿孙多了好,可一旦用钱了,心跟刀割一样。

这事其他房还不知道,所以程家风平浪静。

一大早,杨氏和吴氏端着脏衣服去河边洗衣服。

她们刚蹲下,旁边传来声音:“程三嫂子来了啊。”

杨氏脸色一黑,没搭理对方。

吴氏讪讪,低着头洗衣服,不愿搅合其中。

杨氏的脾气一般,跟她要好的妇人没有,平时看不过眼的人却有两个。一个是二房的郑氏,还有一个就是跟杨氏同村,前后脚嫁来望泽村的小杨氏。

小杨氏笑嘻嘻道:“三嫂子,几天没见你脾气更臭了。”

杨氏气的砸了棒槌,叉腰骂道:“你是不是想打架。”

“哪能儿呀。”小杨氏还是笑模样,“我可不敢得罪你,你心多狠啊,连亲儿子都苛待,更何况我们外人了。”

吴氏停了动作,茫然的看着小杨氏。

杨氏皱着眉:“你胡说什么?”

小杨氏上下看她一眼:“反正我可做不出扣亲儿子口粮的事,我自己不吃肉都要给孩子吃。”

程青言跟家里人把花生扯下来放箩筐里,忽然院门从外面砸开,杨氏面色狰狞,一脚踹向小马扎上的程青言。

所有人都吓懵了,几个大人赶紧拦着,老陈氏一巴掌扇过去:“你又在闹什么!”

“你问他。”杨氏指着摔地上的程青言:“这个小杂种去外面说他亲娘坏话,我今天非得打死他。”

大房和二房媳妇把杨氏死死拉住,后面的吴氏忙道:“我们洗衣服的时候,有人说三嫂对青言不好,心肠狠。”

吴氏看向人群后的程青言,“不是你说的,对吧。”

其他人也看过去,程青言后背被杨氏踹那一脚钝钝的疼,可都比不上这一刻的难堪,他强忍着道:“我没说过那种话。”他看向杨氏:“我没说过你一句不好。”

杨氏冷笑。

最后老陈氏把杨氏带回正屋,事情慢慢熄下去。

但杨氏对程青言的成见更深了,程长泰把三儿子叫去提点,然而效果甚微。程长泰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恨不得一杆子抽三儿子头上,就没见过这么木的。

老陈氏只好出面,跟村里人聊天时暗示杨氏是程青言亲娘,不会苛待儿子,但村里关于杨氏苛待小儿子的流言还是断断续续。

那些流言半真半假,不是程家自己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老陈氏虽然不满三媳妇,但心里也犯嘀咕,怀疑是不是程青言说出去的。

杨氏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出门时低着头跑的飞快,这天杨氏从地里摘菜回来,她只觉得撞到什么,陆氏已经哎哟哎哟躺地上了。

杨氏吓了一跳,赶紧把人扶起来:“婶子你没事吧,对…对不住。”

陆氏摆摆手,又扶着腰一脸痛苦,杨氏犹豫一会儿后提出给她揉揉。

“程三家的,怎么走路急匆匆。”

杨氏嘴里苦涩,“还不是养了个不孝子,累的他老娘。”

陆氏眸光闪了闪,询问杨氏缘由,杨氏本来就憋闷,这下子有了宣泄口。

她破口大骂程青言,仿佛那是她的仇人,不是她的儿子。

等杨氏骂完了,陆氏拍拍她的手:“你们是亲母子,哪有隔夜仇。”

杨氏撇过脸去。

少顷,杨氏听到隐约的哭声,扭回头发现是陆氏在哭。

杨氏有些无措:“陆婶子,你……”

“不是因为你的缘故。”陆氏按了按眼角:“我只是想起我早逝的可怜的孙子。”

“他是个没福的,早早就病逝了。”陆氏面色哀戚,一低头又落下泪来。

杨氏握住陆氏的手,心想程青言小时候也病死了该多好,也没如今的事了。

陆氏哭了一会儿才止住泪,她劝杨氏:“你家青言是个听话的,你别跟他置气。小孩儿脆弱的很,有时候一场溺水,一场风寒,又或是吃颗花生米卡着,人就没了。”

她对杨氏笑笑:“村里的流言我不信,你这孩子看着就嘴硬心软,平时受不少委屈了吧。”

这话把杨氏的泪激出来,她低着头哽咽:“婶子,像您这样明事理的太少了,我…我…”

她趴在陆氏的怀里泣不成声,她委屈啊,明明日子以前过得好好的,怎么就这样了。

自从生下程青言,她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陆氏拍着她的背:“你别钻牛角尖,去岁村里就差点溺死一个小子,幸好救回来了,这要真没了那家人怎么活。”

“还好入冬后小子们不往河边跑了,也就妇人们在河边洗衣服。不过也正因为天冷,妇人们洗了衣服就回家,没大人守着,若是哪个调皮小子往河里玩可就危险了。”

说完,陆氏起身,“我歇会儿好多了,你也回家吧。”她慈祥道:“我知道你是个好媳妇,那些流言肯定有误会。等之后青言长大了,你这当娘的出钱给他讨个媳妇儿生一堆孙子来好好孝顺你,几十年天天守着你,你啊,你的福气在后头。”

杨氏闻言踉跄了一下,脸色苍白,菜都没拿就跑了。

陆氏扫了一眼地上的儿菜,圆鼓鼓胖乎乎,翠绿新鲜得很。她小心捡起来,带回了家。

当天晚上杨氏做了个梦,梦见她出钱给程青言讨媳妇,花了她好几两银子,然后七八个程青言围着她叫奶奶,找她要钱买糖吃。

“不要,不要——”她猛的睁开眼,周围漆黑一片,只有丈夫的鼾声在耳边。

杨氏下床摸索着倒了杯水,【去岁村里就差点溺死一个小子】,她手一抖,裂纹的杯子落在桌上,响动声引来男人的嘟囔。

杨氏赶紧捂着杯子,寒夜里却觉得滚烫如火。

她重新回到床上,两刻钟后恢复了平静,才惊觉身上出了一层冷汗,把里衣都打湿了。

她窸窸窣窣换了衣裳,做贼般的躺下去。

三房的脏衣服垒了一盆,午饭后,杨氏挑了几件在小盆里,对程青言道:“你把旁边的小盆端上跟来。”

“娘。”程抱容跑过来:“我来吧。”

“你一个女孩子没劲。”杨氏斜了程青言一眼:“快点。”

母子俩出了门,吴氏嘀咕:“上午三嫂没动静,我还以为三嫂不洗了。”

其他人没接话。反正不是她们洗就行了。

因是午后,河边都没什么人,杨氏在河边蹲下,一下一下敲着脏衣服,如同她剧烈跳动的心。

“青言。”她哑声唤道。

程青言乖乖走过来,杨氏扔给他一件里衣:“你洗这个。”

程青言小声道:“娘,我没有棒槌。”

“你用手搓。”杨氏拉着脸:“你怎么这么懒。”

程青言只好蹲在河边搓衣服,小小的一个人缩成一团。

杨氏偏头看看着他,心蹦到了嗓子眼…

——或许,或许不至于。

她低头捶着脏衣服,水面一晃忽然出现了小杨氏的脸,对方阴阳怪气的笑问她:“你是亲娘还是后娘啊?”

杨氏握着棒槌的手瞬间一紧。

“娘,我搓好了。”

程青言突然出声把她吓了一跳,杨氏恼羞成怒,又扔给他几件衣服,程青言沉默着,最后还是接过去。

眼看衣服洗完了,杨氏知道他们要回去了,以后她还要面对小杨氏的嘲笑,面对婆家人的不解,等程青言长大了,她还要花钱给程青言娶媳妇,她的后半生都要活在程青言带来的灾难里。

她本来不是过这种日子。她明明是个好媳妇,好母亲,她是嘴硬心软,才不是流言里那般刻薄。

一切的源头都是程青言。

翻涌奔腾的情绪一下子沉了下来,杨氏偏头看了一眼平缓流淌的河水,四下无人。

程青言只听见他娘“啊呀”一声,随后他整个人被一股大力撞飞了出去,密密麻麻的寒意瞬间包裹了他。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2-09-14 16:06:46~2022-09-15 18:14: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鸽王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